在如今电子设备个性化浪潮席卷、适配性要求日益严苛的时代,铝合金机箱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众多机箱材质中脱颖而出,其定制化需求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然而,不少人在心动之余,心中却有着诸多顾虑,一方面担忧定制化成本过高,另一方面又对小批量定制的可行性心存疑虑。那么,铝合金机箱定制化成本究竟如何,小批量定制又是否可行呢?下面,就跟随忠艺隆小编一同深入探究。
若要全新开模,当涉及特殊结构、异形尺寸时,模具费用在总成本中的占比可能高达30%-50%,这无疑是定制化成本的主要拦路虎。尤其是在小批量定制场景下,模具成本分摊到每一台机箱上,会显著拉高单台价格。
选用高纯度铝合金,例如航空级6061-T6,以及采用复杂表面处理工艺,像阳极氧化多色渐变、精密拉丝等,都会使材料和加工成本大幅增加。
在精密加工方面,CNC 铣削复杂铝合金机箱内腔、多部件组装等工序,其工时费用会随着工艺难度的提升而水涨船高。
若在定制过程中需要多次修改铝合金机箱的设计,如进行结构优化、接口调整等操作,就会产生额外的打样费和沟通成本。
标准模具改造:借助现有的通用模具,通过调整尺寸或局部结构来实现定制化需求,比如增减铝合金机箱的安装孔、调整面板布局等。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开模成本,比较适合10-100台的小批量定制。
快速成型工艺:采用3D打印金属烧结或钣金折弯+焊接工艺,无需开模即可进行生产,交货周期较短,通常在1-2周左右。不过,这种工艺生Kaiyun网站产的机箱表面精度和强度会略低于注塑/压铸工艺。
单价较高:在小批量生产过程中,人工调试、设备换型等边际成本占比较大,导致单台价格可能比大批量生产高出30%-80%。
工艺选择有限:对于复杂曲面或一体化成型结构,例如无缝腔体,小批量工艺往往难以实现,这就需要在设计方案上做出一定的妥协。
总体而言,铝合金机箱定制化成本受到模具开发、材料工艺、设计迭代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小批量定制也并非不可行,在实际操作中具备一定程度的可操作性。只要我们在定制前充分考量自身需求,合理规划设计方案,就能够在成本与定制效果之间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点,顺利实现满意的定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