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打醒了美国人:假如和中国发生冲突三大问题很难解决

  行业资讯     |      2025-08-04 20:50

  

俄乌战争打醒了美国人:假如和中国发生冲突三大问题很难解决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之初,华盛顿的普遍预期是,凭借美国强大的经济制裁和源源不断的军事援助,俄罗斯会迅速崩溃。然而,三年过去了,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尽管俄罗斯经济受到严厉制裁,步伐缓慢,但并没有崩溃,反而在战时生产模式的推动下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而美国和欧洲的弹药库存却在不断消耗,难以维持支持乌克兰战争的步伐。

  这场战争,仿佛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考,把美国这个“世界警察”的真正底牌暴露了出来。五角大楼的高级将领和国会中的决策者们,终于不得不面对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如果敌人不是经济体量较小的俄罗斯,而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强国——中国,怎么办?

  2023年底,美国陆军部长克里斯蒂娜·沃穆思在国会听证会上,那副焦虑且无奈的表情,至今让人印象深刻。她表示,美军已经竭尽全力,并计划在2024年底之前将155毫米炮弹的月产量提升至10万发。10万发炮弹,听起来不少,但问题是,这些炮弹在乌克兰战场上每一天的消耗量就接近万发。在这样的消耗速度下,美国一个月的产量,根本不足以支撑乌克兰战场上的需求。即使北约国家集体出力,也只能勉强维持。而俄罗斯,尽管技术较为落后,但依靠庞大的苏联遗留库存和大力开工的生产线,始终能保持更高的炮弹供给。

  这种情况暴露了一个致命的弱点:美国的军事优势,一直以来都是建立在“高科技、短时间、低消耗”的模式上。美国习惯通过精确制导导弹和空中优势来对付伊拉克、阿富汗这类小国,在这种模式下,消耗是可控的。然而,俄乌战争的回归,却是一场极为传统的对耗战争,是钢铁和火药的较量。战争不再是高科技的单纯较量,而是看谁的工业生产更强,消耗得更耐久。

  如果我们把敌人换成中国,那情况完全不同。中国的钢铁产量是美国的十倍以上,造船吨位更是遥不可及。当美国还在为每年能否多造一艘驱逐舰而焦头烂额时,中国的造船厂已经在以惊人的速度建造055、052D等主力战舰,数量和速度令人咋舌。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产业链几乎涵盖了从芯片到螺丝钉的各个环节。美国或许在高端芯片设计上具有优势,但一旦涉及到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它的依赖却不可忽视。大量的电子元器件、基础化工材料和稀土资源,都是高度依赖中国的。如果美国与中国爆发大规模常规战争,美军现有的精确制导弹药可能在一到两周内耗尽,而补充这些弹药的生产周期却需要至少一年。关键零部件的供应链,依然掌握在中国手中,这简直成了一种讽刺——美国依赖中国来生产用于攻击中国的武器部件。

  二战期间,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制造业,成为了“民主国家的兵工厂”。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追求资本效率的美国,将大量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到海外。与此同时,华尔街赚得盆满钵满,但美国的工业基础却悄然生锈。俄乌战争的爆发,正好揭开了这层铁锈,暴露出美国工业的脆弱。面对一个能从抗生素到航空发动机都能自给自足的中国,美国这个曾经强大的兵工厂,能否继续进行一场持久的消耗战?

  如果说工业生产是硬碰硬的拳头,那么经济制裁就是美国最擅长的“点穴手”。过去几十年,从伊朗到朝鲜,从委内瑞拉到俄罗斯,美国屡次用美元霸权和金融体系的“武器”对外制裁,屡试不爽。可是,这一招对中国有效吗?俄乌战争给出的答案是:并不完全奏效,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被誉为“金融核武器”,几乎动用了所有的手段:冻结外汇储备、踢出SWIFT系统、能源禁运。然而,尽管俄罗斯经济遭受重创,但它通过与中国、印度等国加强合作,扩大本币结算和贸易,硬是挺了过来。反而,欧洲在能源脱钩后,经历了长时间的通货膨胀和工业衰退,损失更为严重。

  如今,回到中国这个问题上。中国和俄罗斯完全不同。中国不仅是全球经济的“心脏”,还是全球制造业的核心。一方面,美国可以不买俄罗斯的石油,但中国制造的商品却无可替代。从日常用品到高科技产品,从iPhone到特斯拉,几乎所有商品中都有中国制造的身影。即使在各种关税和限制下,2024年中美贸易额依然保持在数千亿美元的规模。

  更关键的是,这种经济联系是双向的。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也是美国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苹果、通用汽车、星巴克等美国公司都在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收入。如果美国对中国实施像对俄罗斯那样的极限制裁,这将对美国本身产生毁灭性打击。华尔街资本将大规模蒸发,苹果、特斯拉的股价将暴跌,沃尔玛的货架将瞬间空掉一半,甚至美国普通人也将感受到无法想象的生活成本上升。这已经不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问题,而是“自损一千二”。

  虽然在俄乌战争中,美国得到了西方世界的广泛支持,但如果对中国开战,能有多少国家愿意为了追随美国而牺牲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看看“全球南方”国家的态度就知道了:从巴西到南非,从印尼到沙特,这些国家在俄乌问题上都有相当的独立性,它们更关心的是自身的经济发展,而不是站队选边。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这些国家建立了深度经济关系。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在稳步推进。当美国挥舞制裁大棒时,发现全球经济格局早已不是它可以单方面主导的局面。这种经济上的“相互确保摧毁”已经成为制止冲突升级的“恐怖平衡”。美国试图用经济武器攻击中国,最终却发现这把剑的另一端握在中国手中。

  军事和经济是硬实力,而叙事能力和道德号召力则是软实力的核心。如今,美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俄乌战争中,美国成功塑造了“民主乌克兰抵抗专制俄罗斯”的叙事,并有效团结了西方国家。但这一叙事在西方之外的世界并没有广泛认同。许多国家认为,俄乌战争本质上是北约东扩引发的代理战争,是大国之间势力范围的冲突。

  如果冲突发生在台海,美国试图讲述的“民主台湾对抗威权中国”的故事,能有多少人信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自己,已经在官方层面承认了“一个中国”原则。台湾问题与乌克兰完全不同,法律和国际秩序上并无相似之处。当美国一方面宣称承认“一中”,另一方面却在武装台湾并宣扬“保卫民主”,这种矛盾使其话语变得毫无说服力。

  此外,美国本身的道德信誉正在被不断透支。从阿富汗的仓皇撤离,到巴以冲突中对以色列的偏袒,再到国内不断激化的政治对立与种族矛盾,一个连自己民主制度都捉襟见肘的国家,又如何去说服世界其他国家,它才是“民主”的代表?

  与美国不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当美国在全球各地煽动冲突,制造分裂时,中国则在修路、建桥、做投资。美国提供武器,而中国则提供5G网络、光伏电站等发展基础设施。对于那些渴望摆脱贫困、追求发展的Kaiyun中国 官方网站Kaiyun中国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