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记者走进沈飞机库被至少6架歼-35包围尾钩足以证明身份

  行业资讯     |      2025-07-11 02:04

  

央视记者走进沈飞机库被至少6架歼-35包围尾钩足以证明身份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央视网快看】【央视军事】(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其实在大部分国民心中,央视记者对军事装备的报道,向来是严谨且聚焦明确的。

  谁能想到,在央视记者深入沈飞机库,进行此次公开揭秘歼-15T战机细节的报道时,却让大家纷纷感慨道:“醉翁之意不在歼-15T,而在于歼-35啊!”

  Kaiyun网站歼-15T,是作为国产首款固定翼舰载战斗机歼-15的改进型号,而T这个字母则是说明了是弹射型号,也是目前现备受关注的一架战机。

  从外观上看,它和歼-15大体相似,却在一些前起落架处有一根醒目的弹射杆。

  这不仅是与航母电磁弹射系统连接的关键部件,更是歼-15T能在航母上弹射起飞的“入场券” 。

  紧接着,设计师介绍了这个升级其实是为了能在2秒内实现30吨的战机加速,转变到起飞速度上。

  虽然起飞是简单了许多,但对着舰的要求则是更加复杂了,因为在降落时,飞机会高速“砸向”甲板,尾钩在接触瞬间需要承受80吨冲击力,而歼-15T的新升级都是为了有效分散降落时对甲板的压力,同时也算延长了甲板的使用寿命。

  在这次揭秘中,摄像老师也为我们拍摄了很多细节的特写,就连是歼-15T的起落架都拍得一清二楚。

  而随着讲解的深入和视频的推进,网友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歼-35出现在画面中,除了白色出厂色以外,还有着绿色灰色各种涂装。

  这让许多网友都欣喜若狂,注意力不由自主地全被身为“背景板”的歼-35拉了过去,突然想到这个视频是在讲歼-15T时幡然醒悟,竟还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这时就有网友打趣来形容这种奇怪的感觉:竟然在看新闻时有了一种似乎是“拉着手跟女朋友逛街,但眼神忍不住往别的美女身上瞟”的感觉,真是格外新奇。

  同时还有很多军事爱好者兴奋地分析着,这些大量的歼-35的出现,是否是意味着它们已经进入了快速量产的阶段了呢?

  在这之前,大家对歼-35的生产进度一直是猜测状态,如今关于官方突然为大家爆料的歼-35的进度,让大家感到很是突然。

  不过按道理讲,这样的解说视频不应该是在歼-15T的库房中录吗,怎么有这么多歼-35,难不成直接把歼-15T拉到歼-35库房里了?

  别说,按照网友们的推测,这很合Kaiyun网站理,因为在某个镜头中,细心的网友们发现了在库房大门的那一侧,有一架歼-35的身子有一半露在外面。

  因为歼-15T的机型比歼-35要长几米,如果线的库房中,定然就会像这样空间不足。

  尽管摄影老师十分尽职尽责,没有给名义上的主角歼-15T虚焦,但是多次在拍摄人像时,都把歼-35当做背景,总让人觉得似乎是有什么不言而喻的任务。

  很多网友纷纷打趣,说线太抢镜了,尽管这个视频没有一处在讲歼-35,但是处处都有歼-35。

  根据视频透露的信息来看,库房内的这些机体都很完整,有些军事迷深度猜测,这里可能是在交付前的试飞环节,完成测试的战机就如视频中出现的第二架那样,涂上灰色的涂料。

  有心的网友认真的记了数,说视频中曝光了足足有6架歼-35,再加上之前展示的、试飞的,保守估计也有了十余架,大家都感觉这个数量无疑是在暗示歼-35已经开始实现量产的计划了。

  其实沈飞早在数年前就开始为歼-35的大规模量产做准备,兴建了占地面积惊人的生产设施。

  中国工程院院士、歼-15总设计师孙聪先生多次表示,“我们要像手机一样造飞机”,如今看来,这一理念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与此同时,歼-35采用了“模块化 + 脉动”的先进生产方式,即各个机身模块在不同车间同步制造,在所有部件完成后,再用脉动生产线进行总装。

  从理论上来说,它完全可以达到甚至是超越F-35的生产峰值,年产量156架的水平。

  此外,歼-35的机翼折叠机构、尾钩等关键部件都采用金属3D打印工艺制造,随着疲劳强度打破世界纪录的3D打印钛合金材料的出现,未来歼-35还有望用上3D打印的起落架和涡轮叶片,这无疑将进一步提升其性能。

  而通过网友们细致的观察,在歼-35夹缝处发现了醒目的尾钩,表明了这是台舰载机,大家都纷纷激动不已,认为属于中国五代机的量产时代即将到来!

  与此同时,我国的母舰也基本进行了升级,特别是辽宁舰和山东舰都已经有了具备搭载歼-35的能力,不知哪艘母舰的甲板会有幸最先被歼-35填满呢?

  今年6月,全球的军机市场竞争几乎趋于白热化,美国洛马公司F-35年产量突破170架,但中国沈飞通过产线智能化改造和供应链整合,单月交付量已逼近美方。

  不过我国自歼-35问世以来,已经完成了五轮技术迭代,在一些关键指标上已经接近甚至局部超越可同类美制战机。

  同时,中方产业链升级的背后,也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支持,如沈飞、成飞、哈飞等龙头企业,都获得超百亿资金投入,用于战机的研发和升级。

  这次关于歼-15T的报道,却让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观众们把身为背景的歼-35当成了彩蛋。

  网友们纷纷猜测,这不仅仅是给国民们增长自信用的,更像是在跟全世界展示我国的军事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航空工业领域的实力。